第2期:湖北交通新闻
中国交通报湖北站:第2期:湖北交通新闻
  • 精耕细作, 加厚安全防护甲

    摘要:精耕细作, 加厚安全防护甲   鄂西高速是我省典型的山区高速,包括两条东西向国道主干线G50沪渝高速鄂西段、G42 沪蓉高速宜巴段,以及S68三峡翻坝高速公路,全长550km。鄂西的桥隧比达到60%以上,共有桥梁804座、隧道98座,特殊结构桥梁12座,3km以上特长隧道23座,包括“荆楚第一隧”全长8.7km的金龙隧道。  今年以来,鄂西管理处以科技养护为依托,强化养护精耕细作能力,推进了全线隧道路面改造升级、排水系统优化等工程,通行条件得到持续改善,通行车流量增加7.7%,事故量却减少了20.49%。路面也需“敷面膜”,提升摩擦系数时值深冬,记者来到位于沪渝高速长阳段的湖北最长公路隧道——金龙隧道,崭新的沥青路面、新划设的路面标线在隧道led节能灯的照耀下焕然一新,车行其中,分外安全舒适。  “金龙隧道以前是水泥混凝土路面,今年我们在原来基础上,对沪渝向8599米加铺6厘米沥青混凝土,使得“荆楚第一隧”的路面摩擦系数得到极大提升。”随行的鄂西管理处技术人员介绍到,6厘米的SMA沥青面层就相当于给路面敷了一层“安全面膜”,解决了水泥砼路面铣刨磨耗和抗滑性能逐年衰减的难题,极大改善特长纵坡隧道的通行环境。  今年以来,管理处围绕鄂西山区高速安全舒适通行需求,密集推进实施了涉及路基路面、重点桥隧的多项养护专项施工,全面升级道路通行质量。  据了解,鄂西管理处管辖的沪渝高速鄂西段和沪蓉高速宜巴段是出川入渝的大动脉,三峡翻坝高速则是三峡库区水陆联运的重要通道,大货车和重载车占比高,加之大纵坡路段多,不断增长的“三超”车辆导致路面出现推移、车辙等病害,但鄂西高速的路况指数始终保持在94以上的优等级,这得益于养护部门每年的精耕细作。  2018年,管理处集中5个月时间,对全线行车状况较差、抗滑性能不足、车辙推移等病害,对金龙隧道、马水河特大桥、大水井隧道等近14km路段进行了集中铣刨摊铺。在隐患处治上,管理处也是不遗余力,通过“一隐患一专班一方案”和“五落实”的措施,在今年提前完成宜巴高速季家坡隧道、峡口隧道、界岭隧道3处挂牌督办安全隐患的整改销号。桥梁更要“穿防护”,提升耐久系数鄂西高速堪称“桥隧博物馆”,804座桥梁遍布于武陵山区的崇山沟壑中,尤其是宜巴高速依长江沿线而走,发达的水系使得许多桥梁涉水而建,仅第五养护站所辖夷陵段涉水桥梁就有31座,涉水桥梁长时间遭遇河水溪流的冲刷,极易造成墩柱出现桩基外露、基础掏空、锈蚀露筋等病害,严重威胁着桥梁桩基及墩柱的耐久性和稳定性。这么多的涉水桥梁,病害观测难首先就是一大难题,为此,管理处先是采用了斗式桥检车、皮划艇等方式进行检测,甚至聘用蛙人潜水检测,但这种检测存在很大盲区,技术人员受限制无法准确掌握病害情况。  “引入水下机器人对涉水桥梁检查,为我们观测水下隐形病害提供了方便,更为精细养护提供了科技支撑。”2017年9月,管理处在全省范围内首次利用无人潜航器对大溪水库1#桥进行检测。这也是继管理处在引入爬索机器人检查斜拉桥、无人机检查高墩大桥后,对桥梁科技养护的又一次尝试。  科技应用为桥梁提供了“精准把脉”,养护也就可以“对症下药。”2018年5月起,针对涉水桥梁排查出来的问题,管理处通过采取外包钢筋混凝土、钢护筒和钢筋石笼的组合式防护方式,为存在安全隐患的14座桥梁共计59处涉水墩穿上“防护衣”,全面增强了涉水桥梁抗冲刷能力。设施升级“安全网”,提升防护系数沪渝高速长阳段,这里有湖北省高速公路最长的26Km长下坡和密集隧道群,怎样把道路安全防护能力提升到最佳状态,一直是管理部门在探索的重点。  在渝沪向K1241处,养护施工单位正在对该处避险车道进行翻挖、冲洗,这处避险车道是管理处结合26km长下坡事故防范,2012年在原有2处基础上新修建的一处避险车道,它的投入使用对保障司乘安全发挥了显著作用。  据悉仅2018年,第一养护站管段的3处避险车道就有40余辆货车和小汽车避险成功,至少60多位驾乘人员生命得以挽救。  “避险车道是鄂西高速安全管控的关键配置,是司乘人员的“生命救险车道”维护好使用好至关重要。”2018年8月,管理处党委书记专题调研了沪渝高速长阳段避险车道使用维护情况。管理处也结合使用摸索出“规范”,对全线11处避险车道进行加固升级,对渝沪向K1221处避险车道进行了改造强化。  与此同时,在沪渝高速K1240处中分带,新型预张力方管防撞活动护栏已经安装到位,这种活动护栏防撞等级更高、安全系数更好。沪渝高速鄂西段开通运营时,普遍采用伸缩式活动护栏,这类护栏开口应急很方便,但防撞能力不足,车辆擦上极易酿成事故,为此,养护部门更换了新型预张力防撞护栏,替换原老旧中央伸缩活动护栏,增加了安全防护能力,鄂西天路安全的防护盔甲进一步加厚。(何祝青 王勇)

  • 湖北率先实现122家检验机构 “交钥匙工程”

    摘要:湖北率先实现122家检验机构 “交钥匙工程”   本报讯 通讯员 方新兵 报道:日前,经湖北省质监局、环保厅、交管局、运管局共同确认,该省122家检验检测机构实现“三检合一”。据湖北省级交通运管机构统计,全年出具联网检测报告单382213份,车辆技术等级评定368256份,可为货运经营者每年节省约9300万元。  为贯彻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 及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落实道路货运车辆检验检测改革政策有关工作的通知》(交办运 〔2018〕 125号)等文件精神,切实减轻道路货运经营者负担,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我省交通、公安、质监、环保多部门密切协作,积极推进落实货车年审、年检和尾气排放检验“三检合一”工作,方便广大车主就近检验检测,全面实现“一次上线、一次检测、一次收费”。车主到检验检测机构后,只排一次队、只交一次费,货车安检、综检事宜一次性办结,同时可获得安检、综检检验检测报告,对同一检测项目不会重复收费。同时,为方便经营者办理车辆年审业务,省内 《道路运输证》 异地年审将于明年3月1日正式实行。

  • 竹溪今年再建500公里扶贫路

    摘要:竹溪今年再建500公里扶贫路   本报讯 通讯员 邹蔚烈 报道:1月8日,笔者从竹溪县政府工作报告中获悉,今年该县继续加大公路交通建设投资,建设“四好”农村公路300公里、通组达院户扶贫路500公里。  据统计,去年该县公路交通建设投资达12.2亿元,改造县乡道路350公里,建设通组到院户公路2191公里;三堰桥、唐家畈桥等5座公路桥梁建设主体完工;兴界路改建工程的6个隧道和9座桥梁已全面竣工通车。公路交通建设提档升级拉动政府增财政、农民增收入。去年竹溪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5.17亿元,同比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940元,同比增长9%。今年,竹溪县将继续增加交通扶贫建设投资,确保花桥寺至关垭一级路、王家山隧道、宽界路、长龙路、天泉路、天瓦路建成通车,黄龙高速客运站投入使用。新开工建设鄂坪至双河口、双竹园至汇湾道路改扩建工程和鲜花大桥,改造危桥10座,建设“四好”农村公路300公里、通组达院户公路500公里。以四通八达的便民路、扶贫路促进贫困农民增收脱贫,确保全面完成1.2万户、2.9万人、23个贫困村2019年脱贫任务,确保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

  • 秭归建造首艘船舶污染物回收船

    摘要:秭归建造首艘船舶污染物回收船   本报讯 通讯员 黄善君 杜凇 报道:近日,笔者从宜昌蓝江水上保洁公司获悉,秭归县首艘污染物多用途回收船“蓝江1号”船体部分已基本建造完成,正在安装主机进行调试,标志该县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据了解,“蓝江1号”长44.3米,型宽9.2米,型深2.3米,造价300余万元,可同时接收固体垃圾、油污水,1月投入运营。“蓝江1号”是宜昌蓝江水上保洁公司投资建造的第一艘船舶污染物多用途回收船,该公司还将继续投资建造3艘回收船。该回收船投入运营后,将极大提高该县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能力,为打好港口船舶污染防治专项战役提供坚实保障。

  • 图片新闻

    摘要:图片新闻

  • 图片新闻

    摘要:图片新闻

  • 黄石:打击 “黑车” 再出手

    摘要:黄石:打击 “黑车” 再出手   本报讯 通讯员 柳君 报道:1月2日晚,黄石市城市客运管理局在十六中公交车站附近查获了一辆没有运营资格的车辆(俗称“黑车”),这是该局开展客运市场专项整治的又一成果。  市十六中与黄金山开发区之间仅间隔月亮湾隧道,每天有大量人流来往。目前虽通有二条公交线路,但分别在18:30和19:00就不再运营,加之部分出租车司机返程带客困难不愿打表,这就给“黑车”提供了可乘之机。针对这种情况,市客管局一方面联系公交集团商议延迟运营时间,同时在媒体上公开号召乘客遇到出租车拒载及时投诉;一方面开展专项整治打击“黑车”,给市民提供安全出行环境。  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市客管局共组织城区内路检5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500余人次,城区内夜检20余次。在整治行动中该局采取流动巡查、路面抽查、联合公安交警部门驻点稽查等方法相结合,始终把打击非法营运、违规经营当作重点工作来抓。  截止目前,该局查处“黑车”7辆、非法网约车3辆、违规经营出租车6辆。通过专项整治行动,强化了城区客运出租汽车市场经营秩序,打击了非法营运和违规经营行为,保障了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 蕲春巴河至蕲州一级公路开工

    摘要:蕲春巴河至蕲州一级公路开工   本报讯 通讯员 王金松 报道:1月8日,蕲春县委县政府在管窑镇举行G347巴河至蕲州(蕲春)一级公路开工仪式,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开工动建。  巴河至蕲州(蕲春)一级公路是G347南京至德令哈国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起于彭思镇茅山港,经管窑镇与在建的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相交,然后跨蕲河,经八里湖农场与S205省道相交,对接已建成的蕲州至刘佐一级公路,路线全长20.753公里,按照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Km/h,路基宽度25.5米,全线建特大桥1座(双沟跨蕲河大桥),大桥4座、中桥2座,采用“建养一体化”模式,由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建设期42个月,养护期五年,概算总投资11.96亿元。  同日,作为黄冈市重大交通集中开工项目,S236省道英黄线张榜至向桥段以及途经该县的黄冈至黄梅铁路正式开工建设。

  • 松滋城市公交进入公营时代

    摘要:松滋城市公交进入公营时代   本报讯 通讯员 王昌福 朱卫华 报道:松滋市在城市公交体制改革中,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国有公营、协调发展”的原则,确保在政府统筹规划下营造“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公交出行条件。  该市城市公交体制改革从2018年10月开始,依法中止公交挂靠、承包经营模式,由政府出资回购城区48辆公交车,同时将先期到位的30辆新能源车交由通达公共汽车公司实行公车公营。由政府投资新建公交枢纽站,完善和新建公交首末站8个,建设以港湾式候车亭和电子站牌为主的公交停靠站点127处。目前开通运营线路5条,春节后还将购进新能源车50辆,新增运营线路3条,松滋城区公交覆盖率提升到80%。至2020年,松滋城区新能源公交车将达到100辆的营运规模,实现城区公交全覆盖。

  • 幸福花开上峰尖

    摘要:幸福花开上峰尖   初冬时节,西陵峡江畔、崇山峻岭中的宜昌市点军区桥边镇上峰尖村,记者看到鲁RM4260的货车正在路边农特产品交易平台收购柑桔,一朵朵御菊迎风摇曳,一树树柑桔挂满枝头,一排排新居夺人眼目,一处处土房犹如景点……车辆刚停稳,正在门口忙碌的67岁4组村民黄正喜,主动边笑着招呼点军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尹青,边对上峰尖村支书许传奇说:“这位我见过多次,从修路时认识的。”许传奇说:“交通人作风扎实一点不假,村民们都知道。”  2015年,全省村村通客车时,记者曾去过一次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省级贫困村——海拔500多米的上峰尖村,由于由上峰尖村、三百蜂村、松门溪村、平善坝村合并成,全村土地面积21.08平方公里,有6个村民小组。当时村民们刚刚修通道路、种植菊花、修整果园。  如今,一条11公里长的水泥路,如玉带般蜿蜒盘旋,不仅为村民们安全出行提供了便利,而且有利于村民们发展蔬菜、粮食、油料、水果、茶叶、生猪、家禽等种植、养殖产业,成为连接村民与外界的纽带与致富路。  为斩断穷根,当地政府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生态优势,引入“三峡缘”生态农业公司在山上开辟了200亩菊花种植基地,提供种子、技术以及收购支撑,实现“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每年人均增收3至5千元。  路通了,不仅方便了产业发展,还密切了浓浓亲情。出嫁20多年从没有回过娘家的原4组村民黄正秀,直接把私家车开到哥哥黄正喜的家门口。  黄正喜说:“以前路不好,妹妹想回来不方便,现在长假她开车带小孩回来,说这里不仅路好,空气好、菜也好。”  路途中,许传奇向记者介绍村里的旅游资源。三峡168越野赛,在上峰尖就有近20公里,抗战时期的“还有河山、东征岩、军事第一”等石刻,经常吸引驴友们过来,“依靠种植菊花,村里30多户贫困户脱贫。花海美景引来众多游人,带动20多户村民开起农家乐,既解决了就业,又方便了土特产的销售难题。”  “以前在山里种红薯、玉米只能填饱个肚子,现在路通了,有了菊花产业,村民们能在家门口务工,致富奔小康有盼头了。”4组村民刘云发住的老屋已有上百年历史,每年菊花盛开时,吸引附近市民自驾游上山赏菊,刘云发仅凭在家里开农家乐,就收入近万元。  “以前,村民人均年收入 2000 元左右。现在种植菊花,土地租赁加上务工,人均年收入能达到6000元以上。”许传奇说,除了收入增加,农民的种植理念也发生了转变,以前是自种自用,现在变成了商品化种植,脱贫致富的信心大增。在松门溪旁、上峰尖村1组的山里人间农庄宾客满座,“走最美乡村路,观抗战原始景,吃地道农家菜”,吸引了许多游客。  平安畅通的村路,给上峰尖带来了幸福的生活。当地村民都说,绽放的御菊,不仅是一朵脱贫花,更是一朵致富花,更是一朵幸福花。  (潘庆芳 王元超)x